園區孵化器是指為初創企業提供培育服務的設施,直到企業成功進入市場。在中國,孵化器也被稱為高科技創業服務中心。
中國的孵化器大多由地方科技管理部門、政府部門或大學創建。政府部門是主要投資者,但近年來企業投資者數量迅速增加。
一些企業投資者利用孵化器平臺聚集大量有發展空間的企業,在發展初期或成長階段投入資金等待回報。
孵化器通過創業培訓指導、研發經營設施、財務、投資、人力資源、營銷等服務,幫助初創企業提高成活率和成功率。
孵化器,最早主要承擔創業服務功能,所以現在各級孵化器仍由科技部、科技局完成,更多的是為科技企業提供科技創業公共服務,包括行政、政策、投融資、咨詢、培訓、中介、技術支持服務等。目標是幫助企業成長。
大多數最初的孵化器都是國有的。一些國有政策優惠措施可以通過孵化器發放給進入孵化器的企業。提供的援助手段基本上依賴于政策紅利,如注冊、稅收、補貼、人才等,其中大部分來自政策。一般來說,進入孵化器的企業存活率約為90%。
在后期,一些私人資本進入孵化器。他們可以為初創企業提供幫助,主要包括:企業戰略制定、創業培訓、創業人才、產品包裝宣傳、融資(融資金額可能高于國有政策補貼)等。
孵化器的利潤主要包括:租金、服務收入、政府補貼、投資或股權收入。
孵化器的目的是積累產業資源,而不是盈利。因此,主要客戶群體是創新創業企業,一般成立1-3年。政府資本背景的孵化器是為當地企業和人才帶來的。它是工業發展的水庫。它將希望孵化出來的企業留在當地成長,并繼續為稅收做出貢獻。企業資本或私人資本背景的孵化器是為了積累工業資源、服務投資對象、獲得政策福利(土地或補貼)或其他項目。孵化器能自負盈虧就是成功。
建立工業園區的目的是持續盈利,因此主要客戶群體是穩定經營的企業。一般來說,這些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業務和核心產品,至少可以支付市場租金。政府建立工業園區的目的是獲得企業的稅收支持和當地財政。企業建設工業園區的目的是銷售房地產以獲得利潤。